走进达州 达州概况图说达州吃在达州住在达州行在达州达州商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住在达州

近千硕博精英助力达州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达州全市硕博人才总量达到948人,其中博士22人  
  平均年龄27.3岁,35岁以下的占91.5%  
  覆盖化工环保、城建规划、电子机械、农林水利、教育卫生等各个行业
  
  盘点近年达州的关键词,“人才”当属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据市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市硕博人才总量达到948人(其中博士22人),为2011年末硕博人才总量的4.7倍。引进的硕博人才中,平均年龄27.3岁,35岁以下的占91.5%,覆盖化工环保、城建规划、电子机械、农林水利、教育卫生等各个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高学历为主的人才结构。
  
  日益庞大、高端引领、层次丰富、分布合理的人才队伍,正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第一资源”作用,实现着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同频共振。
  
  引才,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曾几何时,达州人才难引,引才难留。2012年前,全市各类“高精尖”人才6200人,仅占人才总量的1.4%。如何破解高层次人才“短板”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强市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面向全国引进100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副高以上专家职称的人才,全力打造“硕士博士高地”。目前,已成功引进硕博746名,初步形成了以人才高地建设助推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产业高地、发展高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引才,关键要在创新上求突破。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实施意见》和《事业单位直接考核招聘工作人员试行办法》,为引进高端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对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采取直接考核方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此外,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储备中心”,出台《达州市储备人才管理暂行规定》,对暂时没有空缺编制且急需引进人才的单位,由市人才储备中心引进并派驻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有空缺编制后,储备人才优先占编使用,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上同等对待。目前,全市共核定人才储备编制263个,成功引进天然气能源化工、环保、法律等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储备人才115名。
  
  留才,实行“保姆式”服务
  
  栽桐引凤,人才的成长和聚集,离不开环境的优化。为使“候鸟式”人才迅速转变为“栖鸟式”人才,我市定位有高度,服务有温度,对人才实行“保姆式”服务。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靠高薪留住人才并不现实。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巧打待遇牌、多出感情牌方面下了大工夫,为达州留住人才创造出一个良好环境。
  
  为确保引进人才享受到相对优厚的待遇,我市制定出台了《达州市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试行)办法》。对引进达州签约服务5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发放最高可达50万元的“安家补助”,每年最高可达3.6万元的“岗位激励奖”;设立“人才津贴”和“突出贡献奖”,对柔性引进的两院院士、国贴专家、省优专家等人才,每年发放最高可达10万元的人才津贴;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方面,对引进硕博人才按最优惠的政策及时落实。
  
  感情留人是我市做好人才工作的另一法宝。“为搭建人文关怀平台,市人才办对引进人才进行统一管理,为他们在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生活。”市人才办负责人余世斌介绍道。
  
  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委(党组)直接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的意见》,实行党政领导“一对一”直接联系重点人才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咨询、重大节日慰问、重大政策倾斜,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具体困难。
  
  再则,为强化互动交流,成立了硕博人才联谊会。“联谊会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公益捐款、趣味运动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引进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硕博人才联谊会会长张杰如是说。
  
  “我毕业后首先在广东工作了一年,说实在话,那里的待遇比达州是要高些。但对许多人来说,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事业与成就事业的环境。”市经信委引进的博士罗朝阳动情地说道,“来达工作后,市经信委给了我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单位领导经常找我谈心,帮助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一句话,成为达州人,我由衷感到幸福。”
  
  壮才,培育干事创业积极性
  
  “最近这段时间可把我忙坏了,同时搞了六项调研。”2013年4月,达州经开区引进的博士黄兴国来到达川区,挂任区长助理,协助相关领导主抓“创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黄兴国会同相关部门,对该区便民农贸市场服务盲区、活禽定点宰杀规划、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
  
  “对系统调研后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区上的领导非常重视,一些建议已列入了区委常委会议程。”黄兴国开心地说道。
  
  为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保证引进人才茁壮成长,我市坚持把引进优秀人才放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和艰苦一线锻炼,去年遴选了32名优秀人才挂任县(市、区)长助理、乡镇党政副职,推选了多名优秀人才在单位中层岗位任职,大部分引进人才已成为单位企业的技术骨干。
  
  此外,积极引导引进人才开展科技研发创新,近年来,引进硕博人才共申请专利1项,参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国家级期刊10篇,省级26篇,担纲省级课题6个,多项规划、发展建议得到市级领导批示;瓮福集团磷化工产业团队成功入选省“千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获批受助资金200万元,成为川东地区唯一一个获批并受资助的科研创新团队。
  
  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达州追赶跨越发展的浪潮席卷而来,巴渠大地各路精英已集结待动!
  
  (责任编辑:张轶)
文章出处:达州网(http://www.dz169.net/
来源:http://news.dz169.net/dzyw/2014/0418/8846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