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州 达州概况图说达州吃在达州住在达州行在达州达州商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达州商情

达州:让文化浸润巴山渠水


  达州素有“川东明珠·巴人故里”之美称,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达州人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巴文化,留下许多引以为自豪的历史遗迹。

  近年来,我市在川东北城市群中高举文化发展振兴大旗,积极促进文化设施大建设、文艺创作大生产、区域文化大联动、人才队伍大培育,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成就显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派繁荣,提升了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正提升着达州的形象,文化正改变着达州人的生活,文化正浸润着达州人的心灵,为达州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特色文化重现光彩

  雄奇大巴山传承达州的根,滔滔渠江水流淌达州的脉,巴山渠水沉淀着宣汉罗家坝、渠县城坝两大遗址,记载着远古巴人的文明进程,是整个长江流域探索古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宣汉村民农作时发现了零星青铜器。1999年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实施第一次试掘,出土陶器、青铜器、玉石骨器等共计100余件。专家初步认定,该遗存为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汉代时期文化遗存,并命名该遗址为“罗家坝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罗家坝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巴文化遗址,该发掘成果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空白,让距今约5000年的巴人文化重见世人。

  2017年11月25日,我省首个巴文化遗址公园——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建设正式启动,标志着我省巴文化保护与传承迈出重要一步。

  我市以巴文化为主题,做好系列巴文化项目推进工作。宣汉县在推进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中,以巴文化为元素,以土家文化为特色,倾力打造全国巴文化高地。修复巴人山寨、土家族巴人村落,主体工程接近尾声。

  我市还出台了《达州市推进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实施遗址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运用“三大工程”。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和央地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荔枝道、米仓道(达州段)等10处重要文化遗产点纳入蜀道申遗范畴。成功举办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一系列巴文化传承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展开,巴文化的“脉”在达州续传,巴文化的“根”在达州土地上深深扎下。

  群众文化充满活力

  植根于巴山渠水富饶沃土中,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传统文化彰显活力,更加充满生命力。

  5月20日,川东小平原开江县长岭镇薛家垭口的大梁山上,来自川渝两地上万村民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盘歌”大赛,绝迹多年的开江“盘歌”再现江湖,引来众多群众积极参与。

  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把党的政策融入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中,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乐群众。5月21日,市文化惠民巡演小分队走进达川区石梯镇,演员们表演了小品、歌舞、杂技、乐器演奏等节目,受到群众好评。渠县农村多用车车灯、三汇彩亭等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万源市成立了“挎包宣讲队”,常年深入到农家院落为乡亲们义务宣讲,内容大多以遵纪守法做文明人、孝老敬老做老实人为主,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生活和知识。宣汉县土家族歌舞“薅草锣鼓”“摆手舞”、敬酒歌等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传承至今,在达州这片红色土地上生生不息。

  面对大规模人口流动、变化多样的社会生活方式,我市通过打造巴文化高地,让文化浸润广大群众的心灵,凝聚起发展合力。从2011年以来,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成为群众文化参与最积极的文化项目之一。2017年,我市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被评为2017年四川文化系统十大事件。

  文艺创作打响品牌

  达州人杰地灵,受巴文化熏陶,不少作品亮相全国大舞台,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点赞。5月26日,在“2018中国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大赛上,我市参选舞蹈《满江红·龙潭怀古》荣获最高奖项“荣耀之星”一等奖。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巴文化,开展文艺创作,全力打造具有达州本土文化特质的“巴山作家群”“巴山画派”“中国西部诗歌城”等文艺品牌,年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6000余件、舞台艺术作品150余个、美术作品1000余件。歌曲《走在春天的路上》入选中宣部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是我市首次入选。美术作品《麦子熟了》入选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双簧《幸福花海》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二届中国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话剧小品《一颗痣》、方言小品《脱不脱》参加四川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新创作舞蹈《梦幻丝路》《妙女》《湖光夏荷》入围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7件精准扶贫题材的戏剧小品文本入选《四川省精准扶贫题材小戏小品作品选》,入选数量为全省各市州之最。目前,我市正进行巴文化优秀剧目打造,历史话剧《巴国春秋》进入前期排演工作准备。

  我市还加强传统地方戏曲传承,积极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通过戏曲知识讲座、脸谱绘画比赛、戏曲表演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流动舞台进基层”演出830场、“巴渠大讲坛”讲座120场、“文化精品展”近300场、放映周末公益电影4500余场。

  硬件搭建文体舞台

  近年来,我市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市一大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先后建成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巴山书画院、巴人文化广场、巴山大剧院、田园大舞台、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的演展场馆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市恒温游泳馆、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凤凰山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相继建成。全市新建了近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城乡文化广场、影剧院、乡村大舞台、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等。目前,巴山文学院(达州文学馆)、达州文艺之家、515艺术创窟等阵地建设正全力推进。

  体育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推进市体育中心室外游泳馆改建二期工程、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项目和凤凰山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开展了迎新年环莲花湖绿色健步跑、中西部地区乒乓球大赛等50余项次重大赛事活动。我市运动员涂潇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世界运动会蹦床大赛摘得金牌,肖雁宁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七届国际游泳世锦赛夺得冠军,女子曲棍球队勇夺省锦标赛甲、乙组的“双冠王”。22名运动员入选省代表队参加第十三届全运会,取得了1金1银3铜的好成绩。谢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