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住在达州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幸福美丽达州建设向前迈进坚实的第一年。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抓导向、谋创新、促发展、出精品、补短板,为推进我市“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涵养和文化条件。
凝聚共识,思想理论建设跃上新高度
市委书记包惠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扛在肩上,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这一年,将学习“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这是我市开展思想理论工作的一大法宝。市委宣传部获邀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作为全省唯一市州,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这一年,党委中心组学习常抓不懈,强化制度规范硬约束。推广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四项制度”和述学、评学、考学“三个办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全年始终。市委中心组先后邀请于丹、辛鸣等权威专家学者来达授课,集中学习19次,带动县(市、区)党委集中学习139次,免费赠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10.65万册,市委宣传部被省委宣传部表扬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年,各地创新实施“团队员”宣讲模式,精心组织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深入贫困村、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十八届六中和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等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600余场,打造了“坝坝讲坛”“院坝课堂”“百姓微课堂”“手机课堂”等宣讲品牌。
这一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向市委和省委2次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市委常委会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召开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座谈会,对各县(市、区)和市级重点部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了督导调研。出台了《达州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1+3”文件,建立健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的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刚性的结果运用,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
筑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从细微做起,从点滴做起,全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构筑起达州精神、达州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一年,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达州故事会”活动,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18个。继续开展以“讲达州故事,展时代风采”为主题的达州故事会活动,编印成《达州故事》系列丛书和录制CD专辑,组织故事员深入机关、社区、学校、田间院落等地讲述达州故事。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市妇联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法治大讲堂”等活动,评选出10户“最美家庭”、7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各5名,巡演17场,向省上推报10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各县(市、区)开展8大主题互动活动,通川区“最美社区”评选、达川区孝善文化、万源市红色文化、宣汉县国学诵读进机关、大竹县文明素质提升、渠县“善行渠县”、开江县法治教育、经开区文明创建进园区等。
这一年,蓬勃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群众宣传拨灯点睛。在春节、五一、七一、国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商业区等重点地段,采用大型固定标语、道旗、LED宣传栏、黑板报、墙报、灯笼、彩旗等形式,大力营造昂扬向上、喜庆祥和的社会氛围。开展了“法律七进”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百场文艺演出进基层”250余场(次)。印发了《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规范和完善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使用。
这一年,精神文明工作再上台阶。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月”“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我们的节日”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郑家伟等3人被评为“中国好人”、16人被评为“四川好人”。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等典型宣传,开江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单位被评为“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涂向阳等7人被评为“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
引领舆论,传播达州好声音
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是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一年,完善各类新闻管理制度,夯实新闻宣传。督促市直新闻媒体进一步完善内容管理,规范新闻采编工作流程,加强编辑审核,确保新闻采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处理办法,开展了“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等,印发专题宣传报道方案32个。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开展“市第四次党代会”“换届选举”“脱贫攻坚”“缓堵保畅”“三化五治”等专题新闻宣传活动30余个,在市级新闻单位开辟了专栏(题)20多个。与市直新闻单位、省级驻达媒体等共同研究、精心策划,制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宣传报道方案》等专题宣传报道方案30余个,刊播稿件1000余篇,牢牢掌握正确舆论导向,为全市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一年,创新各类外宣载体,扩大达州影响。牢牢树立“外宣就是政治”的意识,充分发挥外宣工作塑造形象、促进发展的作用,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前发布达州形象宣传片,在《朝闻天下》栏目播报我市气象信息。组织媒体记者开展“两微一端”看达州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宣传展示我市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和民俗特产。公益广告“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在2016年央视春晚播出。 (紧转第四版)(紧接第一版)邀请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来达采访,深度报道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市委书记包惠接受人民网视频访谈,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客中央台》《城市新跨越》节目,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香港商报采访并报道,有力扩大了达州的影响。
这一年,完善网信工作机制,抢占舆论新阵地。搭建以“达州发布”为龙头的官方微政务平台矩阵,公开政务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倾听民情民意,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强势。转办凤凰山下论坛、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3342件,转办率100%,回复率98%,被人民日报授予“网民留言办理工作10周年贡献奖”。创新网上舆论引导形式,充分运用动漫、H5、音视频、微电影、漫评、GIF动图等多种形式,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传承创新,增强百姓文化“获得感”
全市思想宣传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引领发展。
这一年,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制定《达州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共达州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1+3”配套文件(包括《达州市文艺精品项目创作扶持奖励暂行办法》《达州市“文艺大师”培养计划和“文艺名师”带动计划五年实施意见》《达州市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和“下基层普及文艺知识”实施意见》)等相继出台,筑就巴人文化高峰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这一年,一批文艺精品璀璨夺目。历史话剧《巴国春秋》完成剧本创作,小品《郭一刀》亮相CCTV戏曲频道,《村官杨帮武》《达州之恋》参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三祭江》等4个剧目参加省第三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青花韵》《圆·梦》等作品在第二届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上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4个。
这一年,一批文艺活动反响热烈。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专题文艺晚会。深入开展“双师双下”活动,重点开展了“爱我家乡·颂我达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我们的中国梦·文艺进万家活动”“文艺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5600余场,受益群众1200万人次。芭蕾舞剧《白毛女》、舞台剧《乌龙山伯爵》、川剧《尘埃落定》、芭蕾舞《天鹅湖》、交响乐《2016大牌驾到》相继在巴山大剧院演出,观众累计达1万余人,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年,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浸润心田。全市重点建设147个文化院坝和3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宣汉县圣水村等一批在全市及周边地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级文化室。(唐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