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达州 > 住在达州
毫无疑问,物流业近几年迎来史上最好发展时期,“互联网+物流”吹响政策号角,“物流潮”汹涌而至。
在政策利好、行业升级转型及消费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达州现代物流业迅速崛起,独当一面,发展轨迹一路飘红。
物流园区——
“一主五副十心多点”格局初显
冬日晨雾已散尽,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位于达川区河市镇的秦巴物流园区的轮廓逐渐清晰,高端、大气。
园区内,450万吨火车货场及进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正抓紧进行收尾工程,即将开通投入运营;园区“主动脉”——“一纵三横”道路项目总投资约19.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53亿元,将于2017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项目是我市首次成功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的重大项目。园区招商工作已全面展开,10月11日面向社会发布了《秦巴物流园区招商公告》;秦巴物流公共信息总平台进入论证阶段。
一切,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秦巴物流园区规划面积25.6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50亿元,系达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全市物流发展“3339”框架体系下的战略性工程。园区是达州市30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也是达州市构建“铁公水空”全方位、多功能综合物流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打造“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秦巴地区区域物流高地”,对于达州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城一体,加快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意义重大。
秦巴物流园区由北部商业开发区和南部物流园区两大功能区组成,建成后将成为以铁路运输为支撑,“铁公水空”为一体,集展示交易、分拨分销、仓储运输、增值加工、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电商物流、孵化培育八大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
不仅如此,经开区物流园、达川区商贸物流园、通川区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园、万源市茶垭物流中心、宣汉县东乡物流中心初具规模,通川区魏兴食品医药物流园、渠县北城物流中心、大竹县双马物流中心、开江县任市物流中心、宣汉县柳池物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万源白沙镇、达川河市镇等全市物流体系三级节点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物流园区“一主五副十心多点”发展大格局雏形基本形成。
达州还有引以为傲的资本:达州先后被列为全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全国70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全国56个二级快递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是四川省规划的次区域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及大中型冷链物流配送基地,物流地位越发突出;物流总量、火车货运站吞吐量为秦巴地区之最;达州公路物流港综合水平为秦巴地区之最;家居建材、五金机电、复兴农副产品、秦巴医药等商贸物流中心稳居秦巴地区龙头地位,可辐射川渝鄂陕4省(市)12市(区)。
今日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00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物流业增加值从21亿元增长到近39亿元,增长85.7%,年均增长13.2%;物流总量从1.2亿吨增长到1.5亿吨,增长25%,年均增长4.6%;物流周转总量从112亿吨公里增长到120亿吨公里,增长7.14%,年均增长1.4%;货运车辆从2.6万辆增长到2.8万辆,增长7.7%,年均增长1.5%;货运船舶从661艘增长到801艘,增长21.2%,年均增长4%。
“铁公水空”——
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呈现
让我们梳理一下达州大物流通道拓展的脉络——
选择陆路的最多最实惠。市域公路总里程达2万公里,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包茂、沪蓉高速公路和国家铁路交通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中的“包柳通道”“沿江通道”交汇于达州,襄渝、达成和达万3条铁路呈“十字”交汇。
想快?坐“飞的”!达州开通了直达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昆明、泉州、成都、三亚、西藏、杭州等地共计9条客货航线,快有快的道理。
走水路也相当便捷,州河、渠江航道总里程有368公里,港口(码头)230个。达州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后,千吨级船舶可直抵重庆,从而辐射鄂西、川东、陕南等地。
主体队伍日渐壮大——
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310家,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27家,超3000万地的8家,超5000万元的2家,1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各1家;重点物流企业12家,其中省级重点物流企业11家。
第三方物流企业普及率达50%以上,先后涌现出达州公路物流港有限公司、四川顺程物流公司、四川达竹物流公司等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特征的第三方及四方物流企业。其中,达竹物流完成3A级物流企业评定工作,实现达州A级企业“零突破”,达州公路物流港正在积极申报3A级物流企业,目前正在完善申报资料,预计2017年可申报成功;达运物流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甩挂运输试点企业”称号,现有“达州—宜宾”、“达州—成都”、“达州—重庆”3条甩挂运输路线,牵引车80台、挂车160台。
达州公路物流港已入驻各类物流企业120余家,主城区占比达85%以上,专业物流市场和城市配送体系初具规模。达州正伦医药、通用家电、好一新商贸城等大型商贸企业采用“物流外包、公司统一管理”模式,配送范围覆盖全市乡镇网点。
四川兰远迪名物流有限公司全线承包达州河市机场4条航班货运部分,每月平均运量由20余吨上升到50余吨。2015年,全市14家快递公司及63家分支机构共计完成快递业务量341.58万件,增速高达37.1%。
达州成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信息服务中心、物流队伍正在加紧建设。达运物流有限公司、达县山水物流、达州汇鑫物流等企业运量逐年增加,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逐渐向“专业性”靠拢。建成年输配气能力30亿方的中石化达化专线、5亿方的中石油清达线及产业区输配气管网工程,104.29的千米“川气东送”干线可年输送天然气81.05亿立方米。
政府扶持 政策保障——
大物流迎来发展的春天
市委、市政府为物流业发展保驾护航,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物流业发展工作。市物流办牵头负责的秦巴物流园区(河市)建设项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瑜华担任项目开发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办三主体”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周协调、月汇报、季亮牌、年问责”的工作机制。此举,快速、高效地处理了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达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14-2030)》《加快建设达州市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三年工作方案》《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达州市建设物流试点示范工程工作推进方案》《达州市物流工作要点》《达州市现代物流投资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为加快达州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政策基础。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的达州市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开创了政府、行业协会与物流企业之间共同管理的崭新局面,为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完成达州与成都、重庆、平昌等地物流信息的互享互通,切实解决了传统货(车)源信息零散、交易环节闭塞,信息整合度不高等问题;支持达竹物流建成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了达州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供应链服务零的突破;支持乐达物流启动打造城乡配送体系,2016年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业化、信息化的门到门配送服务,率先打造城乡配送平台示范工程;支持秦巴医贸园、日用品配送中心、达运甩挂等项目在高水平信息化的支持下,高标准实施医药、日用品现代立体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全省甩挂运输体系的建设;成功建立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达州分平台和 “川流通”物流商务平台达州分平台。
达州物流对外沟通交流力度大增,区域互动更加紧密。进一步密切与成都青白江、万州和重庆大足的联系,共同推进物流的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成功促成达州公路物流港与重庆德恒·渝西商贸物流城合作,打造“经济形式+商贸流通+产业特征”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新模式,开启了两地物流长期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在全国地级市层面首创现代物流工作抓法,明确提出了坚持“三大统筹、三联推动、三大龙头引领”发展原则,以“九大体系”建设为工作目标的现代物流“3339”框架体系建设,为达州现代物流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不停顿,不止步,达州正开启新世纪大物流的广阔画卷。
(廖小梅 陈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