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资讯 商会新闻会员动态商会文件商会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商会资讯 > 商会新闻

包惠做客央广谈扶贫:支持达州人回家



3月14日晚,全国人大代表、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应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与主持人、全国听众和网友畅谈达州脱贫攻坚工作。包惠指出,达州脱贫工作关键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包惠说,达州在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承诺

包惠说,达州是一个山川秀美、文化厚重、区位独特、资源富集、宜居宜业的城市,是一个很有魅力、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但另一方面,达州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四川省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当前达州最紧迫,也是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矛盾

谈及达州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包惠概况了“四对矛盾”: 
  一是贫困人口减贫难返贫易的矛盾。由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些地区,贫困人口就地减贫和易地搬迁难度非常大。加之抵御风险能力脆弱,脱贫后极易再次返贫。
  二是产业发展资源丰富转化困难的矛盾。达州所有的贫困村中,三分之二以上拥有较好的农业资源,但受交通条件、种养技术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制约,资源难以转化为资本,村民守着金山却无法过上小康日子。
  三是脱贫资金需求大统筹难的矛盾。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较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另一方面,现行项目资金的管理模式和投入模式,地方缺少统筹权,集中投向重点贫困地区的难度大。
  四是人才需求大与农村留人难的矛盾。达州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市,常年有180万农民工在外打工。贫困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空巢村,不但致富能人难找、甚至连村干部都难选,而且工商资本、龙头企业等市场力量进入的渠道也非常窄。


关键词:举措

包惠介绍,达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和三农工作全局,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脱贫奔康路上决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达州出台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建立双组长制,党政同责,常务担纲,加强了对全市脱贫工作的领导。二是在管理力量上,健全扶贫移民机构。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在政策措施上,提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户措施,注重依托教育来拔穷根。五是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群众

包惠认为,群众要真脱贫,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就要真扶贫。但是,解开贫困枷锁,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达州主要在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从思想上拔穷根。大力宣传勤劳致富的典型,让贫困群众认识到,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群众及贫困人口自己的事业,营造一个致富光荣的氛围。二是要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特别是项目的实施中,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三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注重资金项目扶持,更注重人才、信息、技术和管理的援助,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关系

达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决战的阶段,也是啃硬骨头的阶段。包惠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输血造血的关系。输血解决基本保障问题,造血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大力发展直接关系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三大产业
  其次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达州始终坚持既要温饱,更要环保。达州将依托巴山大峡谷5A级景区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宣汉、万源两个国贫县全域旅游,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当地脱贫的支撑产业。
  再次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脱贫奔康不仅要解决贫困地区的道路畅通问题、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力保障问题,以及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问题,同时也要着重解决好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这一软件问题,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最后要处理好口袋脑袋的关系。口袋装满了,但是脑袋如果空着,口袋迟早又会瘪下去,所以要大力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抓好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着力培养新农村新风尚和创业致富带头人。


关键词:回家

包惠说,达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0万人,不少人员在外务工积累了经验、技术、资金,包括人脉,这些人在外打拼多年,渴望回归故土、返乡创业。为了顺应发展的要求,达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达商回乡发展,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多年在外打拼的有所成就的达州人回达州来发展。一方面解决了人才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达州的发展蓄积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