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资讯 商会新闻会员动态商会文件商会视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商会资讯 > 商会新闻

达州旅游业灾后重新站起来


  按照灾区的资源特点、分布和结构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市将灾区重点划分为三个旅游产业集中发展带:渠县乡村旅游与賨人文化休闲度假产业集中带;达县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中带;万源大巴山生态与红色旅游产业集中带。三大旅游产业集中带是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市域旅游产业布局的三大区域。

  近年来,渠江流域、汉江流域达州段,连续遭受洪涝、地质灾害的侵袭,给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损失,特别是2011年“9·18”特大洪涝灾害给达县、渠县、万源等地造成极大的损失,使沿流域地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蒙受较大损失。在全市旅游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我市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推进旅游产业的灾后飞跃发展。

  高起点规划:描绘美好未来

  如何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奋力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市旅游业利用达州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契机,依托灾区生态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三大资源,以坚持政府主导、产业融合推进旅游发展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延伸旅游产业链,力图将灾区建成地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旅游市场繁荣、旅游功能完善、接待服务齐备的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旅游示范区,成为达州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为此,我市旅游业灾后重建提出了三个明确的目标。

  ——到2012年底,创建5个乡村旅游示范乡和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6家乡村酒店和10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旅游的农户实现旅游收入占其全年收入的30%以上。促进旅游业成为达州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先导产业,推动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灾区集中,推动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

  ——通过发展绿色旅游业,加固整治、科学开发渠江、巴河达州段、州河万源段等自然生态资源,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旅游业成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友好产业,构建绿色家园。

  大力度建设:打造特色旅游

  全面具体的灾后重建规划为保证旅游产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基础,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按照灾区的资源特点、分布和结构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市将灾区重点划分为三个旅游产业集中发展带:渠县乡村旅游与賨人文化休闲度假产业集中带;达县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中带;万源大巴山生态与红色旅游产业集中带。三大旅游产业集中带是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市域旅游产业布局的三大区域。

  在三个产业带中,结合各区域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形成三大不同主题的旅游经济区。针对渠江,依托国家AAA级旅游区賨人谷,以渠江沿岸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报恩乡、文崇乡、李渡乡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賨人文化游,构建宕渠风情旅游区;针对巴河达州段,依托红色石桥古镇,以巴河沿岸重要节点达县江陵镇、洛车乡、石梯镇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构建巴河流域水上观光旅游区;针对州河万源段,依托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以国家AAA级旅游区八台山—龙潭河和大竹河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构建大巴山生态与红色旅游区。

  依托三大旅游区,通过资源整合、线路统筹等系统打造,我市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较成熟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沿重灾区渠江而设计的以“回归乡村、领略古镇风情、探究賨人文化”为特色的宕渠风情旅游线;有沿重灾区巴河达州段而设计的以“回归乡村、水上观光、感悟红军精神”为特色的巴河流域水上观光旅游线;有以“领略巴山风光、体验漂流情趣、感悟红军精神”为特色的大巴山生态与红色旅游线,这些精品路线将满足游客们的不同需求。

  目前,我市主要景区渠县賨人谷、达县真佛山、万源八台山—龙潭河、大竹县五峰山—百岛湖、通川区凤凰山和莲花湖、宣汉杨家河、开江金山寺和飞云温泉的各项恢复重建工作正紧张进行。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度推进重灾县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为核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旅游发展与重灾区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渠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对达县洛车乡、达县江陵镇、达县石梯镇、渠县报恩乡、渠县文崇乡、渠县李渡乡、万源八台乡、万源旧院镇、万源大竹镇、万源铁矿乡进行打造,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以旅游发展促进灾区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素整合: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在重建中,我市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展现达州旅游震后新形象。

  我市对外加强与周边省市联合,提高达州至陕西、重庆和巴中、南充、广安等相邻地区的公路等级,形成快速旅游通道,为外地游客进入达州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条件。对内重点整治渠江、巴河达州段,保护水土植被和生态环境,以达县洛车乡和渠县三汇古镇为节点,分别构建巴河和渠江旅游水上观光带,增加一批节能、环保、舒适、多功能的旅游船舶;进行龙潭河、大竹河环境整治,重建漂流码头及附属设施,开展河道清淤,为漂流创造安全环境。改善了达县洛车、江陵、石梯、渠县报恩、文崇、李渡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万源八台山—龙潭河、大竹河等景区的内部交通状况,串连丰富多样的景观和村落,构建快速、通畅的游览环线线路,同时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防止道路建设对景观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下一步,我市将尽快完善旅游标识系统的设计、规范与配置工作,重点在达县洛车、江陵、石梯、渠县报恩、文崇、李渡、万源八台、旧院、大竹等地的醒目位置,设置美观、科学和规范的标识系统,有条件的,设旅游咨询服务点,建立完善的包括书籍、杂志、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导游解说词等在内的公共信息资料库,为游客提供导引。在宕渠风情旅游线、巴河流域水上观光旅游线和大巴山生态与红色旅游线三大环线中的主要交通节点建设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旅游厕所。在作为旅游集散地的达州、渠县、万源城区建星级旅游厕所,在达县洛车、江陵、石梯、渠县报恩、文崇、李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大竹河等地建设相应档次的旅游厕所,供游客使用,并作为灾后重建达州旅游业的示范和形象工程。

  按照“合理布局、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发展思路,在作为旅游集散地的达州、渠县、万源三大城区建立高星级酒店,在渠县賨人谷、万源八台山—龙潭河等旅游景区建立较高星级的主题酒店,在达县洛车、江陵、石梯、渠县报恩、文崇、李渡和万源大竹等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休闲农家乐、乡村酒店、家庭旅馆,从而构建灾区旅游饭店体系,逐步形成商务会展型、度假休闲型、旅游观光型、大众经济型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为充分挖掘和培育灾区独特的餐饮文化,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餐饮品牌店,打造宕渠特色餐饮、达县巴河鱼、万源旧院黑鸡、富硒特色产品等文化餐饮品牌,以及挖掘乡村特色小吃,丰富地方特色小吃,培育达州特色餐饮系列,特别扶持本土餐饮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省级餐饮品牌,塑立“吃在达州”的品牌形象。

  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和科研指导,引导、支持和壮大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厂家,按照地方特色、针对性、经济性、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和便于携带的原则,开发一批乡村绿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并在达县洛车、江陵、石梯、渠县报恩、文崇、李渡和八台山—龙潭河、大竹河等地设立灾区旅游商品购物点,拓宽农户致富途径,增加农户收入。